博文

我把心遗落在海德堡的学生监狱【德国 ● 海德堡】

图片
当我在做德国海德堡的行程时,我发现有个叫学生监狱 (Studentenkarzer) 的景点。我只听说过男子监狱,女子监狱,就第一次听到学生监狱,于是就立刻把这景点安排在行程里,到时候务必要去看个究竟。 2016年5月16日,我走在海德堡老城区的路上,手上拿着地图正寻找学生监狱的地理位置。根据 google map 的路线指示,再走200米就到了。在一条街巷里看见路边有个写着 Student Prison 的指示牌,就知道已经抵达目的地了。入门票3欧(含大学博物馆)。 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建于1712年,直到1914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关闭,共办了200多年。 学生监狱其实是一座三层楼内,只有四间牢房,一间蹲式厕所,没有厨房的楼房而已。庭院里有一口井,口渴了需要喝水时就得自己打水。从外面看,其实和一般居民住的楼房没什么两样。 买了票进入大门后,就是通往三楼牢房的楼梯。从楼下到楼上,每一面墙甚至天花板楼梯底部,都写满了字画满了画,涂得密密麻麻的,没有一处留白。他们除了画画,有些还会在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关押时间,或者画下自己的剪影。有文采的学生就会创作一些浪漫的诗句,有幽默感的学生就会写下让人发笑的顽皮字眼等等。 就例如图中四方形中有三色盾牌的左边写着 “这里真的很爽!T.Sauer”。除此之外 盾牌右边白色框框内写着 “07年4月2日至7日,在海德堡大街上一个学生打另一个学生,他曾经因为干坏事而被教官送进来过。”   上图右上方那个就很调皮的写着:“想要散步,可是没有这样一个小姑娘。” “实习医生诊所开始营业了!舒马赫医生。” “我因为顽皮进了监狱。” “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每次离开时心里都很难过,真希望这次不是两天而是二十天。” “学术自由。” “我是第一到这里。” “这里很美。” 由此可见,学生们根本就很喜欢被关押在这监狱里,感觉就像是快乐天堂,游乐场一样。更有趣的是,每一间牢房的门框上,都刻有自豪的专有称号,如“皇家饭店”,“别墅”,“皇宫”等等。 其实关押在这所监狱里的学生都不是犯了什么大罪,都是一些夜间喧哗啊、对女士吹口哨啊、追逐邻家小猪啊、打碎路灯啊等等小事。小孩就是 调皮 喜欢捣蛋,而且根据当时的法律,学生如果在校园内干了坏事,警察是无法插手

我的骨头交给你好了の人骨教堂【捷克 ● 库特纳霍拉】

图片
记得 曾經 在旅游杂志上看过这人骨教堂的介绍,觉得很特别,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亲眼看到这充满历史故事而又神秘的人骨教堂。 距离捷克首都布拉格70公里,有一个人口只有两万多人的幽静小镇 --- 库特纳霍拉 (Kutna Hora) 。 在捷克语中,库特纳霍拉的意思是《挖掘宝物的山》。那是因为在十三世纪的时候,波西米亚地区从伊希拉瓦 (Jihlava) 到库特纳霍拉之间的条状地带,出现了大量的银矿。1300年 还在此地设了中央铸币厂, 使得库特纳霍拉在中世纪时成为仅次于布拉格的第二富有城市。可惜在十五世纪的时候,大部分的居民因为胡斯战争而被屠杀,有些居民还逃难去了其他地方。因此 库特纳霍拉开始没落,人口也大幅度的锐减。 2016年5月23日早上,我在克鲁姆洛夫 (Cesky Krumlov) check out 后,本来打算搭巴士去火车站的,可是我却走错路两次。一次是自己犯路痴,一次是问路指错方向。最后因为怕错失第一班火车后得等候一个小时多才有第二班火车,所以就索性走路去火车站。我一边快步走一边问路,走了约45分钟后终于抵达库特纳霍拉火车站。凉凉的天气却汗流浃背,好累。 火车站里没人,办公室的门也关着,难道我去错地方了?最后发现原来营业时间还没到,所以就放下背包坐着乘凉休息。过了一会儿,有一位老太太出现了,我跟她说时间还没到办公室还没开,她坐下来我们就聊了几句。她来自英国,70岁了,一个人出来旅行。哇!好羡慕她这一把年纪还能到处去旅行,健康果然很重要啊! 看到工作人员打开办公室的门后,我们就立刻进去买票。她老人家已经在网上买好票了,虽然有电子记录,可是因为她没有把火车票打印出来,所以他们得另外收费。买好了去 库特纳霍拉的火车票,372克朗,自由座,就去对面的月台等火车。因为怕又犯傻去错月台,所以又问了几个在等火车的当地人,确定等候的月台是对的才真的安心。 火车来了,上了火车。火车厢里一边靠窗的是走道,另一边是座位小间隔,真的跟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耶!好像哈利波特随时会进来一样。火车在树林里奔驰,感觉就像电影《Stand By Me》 这部电影里,那4位死党走在林间的轨道上,寻找一个他们认识的同学尸体的画面。 经过了几个站,之后在布拉格站停了下来,得换月台转火车去 库特纳霍拉。看见她老人家拖着一个

请把我葬在拉雪兹公墓【法国 ● 巴黎】

图片
当我们东方人听到墓园一词,脑海里就会出现荒烟蔓草、斑驳墓碑、阴森恐怖、鬼影憧憧这些词眼。华人义山一年也大概只有清明这个节日才会有人踏足,平日除了管理员外,就不会有任何人影出没了,有谁平白无故会去参观墓园呢?除了一些胆大的探险队伍、白目的臭屁孩、灵异节目的团队之外, 你我肯定是不会去的。 然而西方人的墓园,却是繁花锦簇像个花园一样, 打理得非常干净美丽 。每一个墓碑都可以是不一样的设计,有雕像的啦,十字架的啦,浮雕的啦。而且还是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是有导游带领讲解的那种哦! 我跟我的巴黎朋友冯帅说想去参观拉雪兹公墓(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他考虑了大半天才愿意带我去,因为他怕。 这一座位于巴黎20区的公墓,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墓,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公墓之一。拿破仑开设的拉雪兹公墓,是以路易十四的神父拉雪兹(Lachaise)而命名的。最初因为法国大文豪莫里哀(Molière)和寓言家让   · 德   ·  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移入,这块墓地才开始沾上名气,从此不仅是法国名人,很多国外名人也安葬于此。例如 赫赫有名的 作曲家费雷德里克   ·  肖邦(Frédéric Chopin)、作家奥诺雷   ·  德   · 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歌剧《卡门》的作者乔治   ·  比才(Georges Bizet)、通灵术发表者 亚兰   ·  卡甸(Allan Kardec)、摇滚诗人吉姆   ·  莫里森(Jim Morrison)、 作家奥斯卡  ·  王尔德(Oscar Wilde)等,每年吸引数十万的访客。 我既然来到巴黎了,当然一定要来朝圣的啊,而且还是免费参观呢。 拉雪兹公墓共有5个入口,坐地铁2号线在 Philippe Auguste 站下车,出地铁站直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转右,再走大概100米就是公墓的正门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坐 M2,M3 在  Père Lachaise  站下车,那里就是公墓的后门。 左上: 寓言家 拉封丹之墓      中间: 法国大文豪 莫里哀之墓      右边: 作家 巴尔扎克 之墓 虽然知道有哪一些名人葬于此,可是这个墓园那么大怎么找啊?即使入口处都有竖立一个地理

恐怖人骨墓穴逃生记【法国 ● 巴黎】

图片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As Above, So Below》,知道法国浪漫之都巴黎的地下,竟然有那么一座满满是人骨的人骨墓穴(Les Catacombes de Paris),那个时候心里就想说好想去那里探险哦!这一次难得有机会去巴黎,天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怎能不去探个究竟满足自己的好奇欲呢? 早上和沙发主李毅一起离开他的住处,搭RER B线,地铁4或6线都可以抵达Denfert-Rochereau Station。出站后看见对面有很多人在排队,难道这里就是人骨墓穴的入口吗?还以为入口会是在山中某个树林深处或是某个古堡废墟里,原来就在马路旁边这一座深青色建筑物里而已,完全没有印象中去探险该有的感觉。我们先去附近的麦当劳吃个午餐医饱肚子后,才去排队买票。一个午餐时间就不见任何人潮了,排队的就只有我们两个而已。那意思是说待会儿墓穴里没什么人咯?啊,这就有一点探险的感觉了! 一张票要12欧,不便宜咧。 买 了票后,走下130级的旋转石阶梯,头有点晕的来到地下离地面20米的地下隧道。深青色建筑物这里只有入口,进来了如果觉得恐怖后悔想掉头离开的话,哈哈,你是不能如愿以偿的,你得必须走过这个灯火暗淡死寂无声阴森潮湿的隧道,走在隧道的另外一头出口才能脱离这600万名巴黎市民长眠的地下墓穴。 其实这个隧道从中世纪开始挖掘,最初是地下采石场的通道。据说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和 巴黎市区一些宏伟的建筑物,大多数都是用这里挖掘出来的石头所建造的。在18世纪,因为巴黎爆发天花病毒和瘟疫,大批 大批 的巴黎居民因此而死亡。由于地面上的公墓严重不足,所以当时的市长决定挖坑,将病死的尸体埋入土中,待一个月后再把剩下的骨头拿出来放入这个地下坑道,因此才有了这个地下人骨墓穴。 这个地下墓穴总长3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巴黎4区,5区,15区和蒙马特高地的地下。1994年巴黎政府将1公里左右的区域开放给公众参观,我们看到的只是300分之一都不到的面积而已。 一开始走在幽长昏暗的隧道里,只看见石墙上刻有一些数字,一些刻有拉丁文、希腊文、法文的石碑和一些围起来不给参观的地方以外,完全没看到任何一根骨头,心里想说难道我去错地方了吗? 再继续往前走又拐了几个弯, 穿过了一个上面写着 “  Arrête! C’est ici L’empire

藩篱 Fences

图片
建造篱笆是为了保护家人,不让别人进来,还是不让家人出去? 建造篱笆是封闭自己,还是封闭整个世界? 男主角连珠炮的台词是如何消化才能呈现出来的呢?记忆力真是好啊!他跟妻子跟朋友打嘴炮的台词,我看字幕也看得很吃力,根本无暇兼顾画面,英文差呀沒办法。 男主角这个角色很不讨喜,爱碎碎唸又非常啰嗦,狂妄自大又傲气。整天抱怨黑人如何被社会不公平的对待,被政府被白人如何的鄙视。黑人只能负责倒垃圾,白人就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驾车。因此他一直灌输旧思想给两个儿子,甚至还剥夺他们所最求的梦想。他一直觉得自己失去太多,牺牲太多,心里极度不平衡极度矛盾。还有他对家人表达爱的方式,真叫人难以接受。既然爱家人爱妻子,那为什么还要出轨呢?他不是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而是觉得他追求自己所失去的并沒有错。之后还要求妻子照顾难产死去的小三所留下的女儿,这叫做妻子的有什么感受啊?这是爱吗?我不懂。 女主角这个角色很贤妻很良母,每次都是负责做白脸解决丈夫与孩子,丈夫与弟弟,丈夫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她对家人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小叔的爱、对小三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包容的。当丈夫坦诚说出自己出轨的那幕戏,她眼泪鼻涕一直流,很丑很丑但很真实。 了解,并不容易。 有沒有想过试试去了解,这个可以选择。 了解了,能不能体会,又是另一回事。 体会了,能不能接受,又又是另一回事了。

推销员 Le Client

图片
这部伊朗电影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新居风暴】,有些人会觉得【新居风暴】这名字比较适合,可是我觉得【推销员】更为贴切。 男女主角在电影里是舞台剧演员,他们表演的那部舞台剧叫做【推销员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这是一部相当具有影响力的二十世纪戏剧,不但让剧作家亚瑟.米勒成为美国当红剧作家,【推销员之死】这部剧还赢得了1949年的普立茲奖。 我看过导演Asghar Farhadi 之前的作品【分居风暴 A Seperation】,非常赞。这部电影不但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男女主角还拿下该届的最佳影帝及影后奖,打破柏林影展60年以来的获奖记录。这一次导演再次引用同一个男演员Shahab Hosseini 当男主角,而且这一次男主角的內心戏会更加沉重与复杂。 男女主角因为旧居变成危楼而被逼搬家,搬家后的一天晚上,因为前女房客的关系,妻子在浴室洗澡时被闯入者袭击而头破血流。从此妻子变得很沒有安全感,心里的阴影导致就连浴室也不敢进去。夫妻间本来幸福平和的生活大受影响,上台表演时也会因为私人情绪而突然情绪失控。丈夫要报案以缉凶归案,可是妻子却怎样都不愿意。丈夫越想越气,决定暗地里调查找出嫌疑犯以讨回公道泄心头恨。 当影片慢慢的抽丝剥茧揭示嫌疑犯的身份时,就是全片的最高潮,非常的精彩。这一段的心里战、心理战、道德战、人性战的心灵风暴会让你透不过气来。突然的那一巴掌吓了我一跳,最后的结果也许不是他所预测的,但常人在这种情况会如何做出决定呢?应该理智还是不该理智?怎样才算是属于理智还是不理智呢? 也许当你宽恕时就已经报复了。 也许当你报复时就已经救赎了。 也许当你后悔时就已经伤害了。 【推销员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的男主角威利罗曼(Willy Loman)出现了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的精神障碍。人格解体者会感到世界变得不再真切,甚至丧失对自己语言、行为、思想、情感的控制感。许多人在承受压力或情绪焦虑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的人格解体与失实感,就像【推销员 Le Client】里的男主角一样。导演之所以选择【推销员 Le Client】为名,主要是考虑到剧中人物与电影里的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以剧中剧的形式反映角色处境的安排,非常高招。 刚刚还得了2017年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恭喜啊。

时光尽头的恋人 The Age of Adaline

图片
记得中学时期,朋友生日或者纪念册上,都会写“青春永驻 ”这四个字来祝福朋友。当然,很多人都想在年华老去的时 候,脸上依然皮光柔滑紧绷得不得了,胶原蛋白满到泄,年 年25岁。可是当你107岁的时候看起来还是像25岁的 话,那就恐怖了。 电影里的女主角因为一场特别的意外,实现了你们“青春永 驻”的梦想。她已经107岁了,可是记忆力还是那么强? “1938年6月22日,哪位美国拳击手在第一轮就击败 了Max Schmeling,保住了他重量级的冠军宝座?”这一 些问题都能回答,未免太夸张厉害了吧?就算你现在问我这 10年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我也未必记得咧。 我觉得她很可怜, 1. 每10年就得换一个新的身份。(酱容易找到门路弄假身份 证、护照、驾照?) 2. 保险每10年就得断保。(酱好彩没发生意外,没生大病? 也许假身份还不能买呢!) 3. 要经历无数的战争祸事。(酱幸运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死不 了?) 4. 身边的朋友最多只能维持10年友谊。(酱就不能谈恋爱, 就算谈了也不能结婚,就算结了也不能生孩子,就算生了最 后还是得离开,离开了又要相思苦,唉。。。) 5. 没人懂你这么老了还青春永驻。(酱就不能听到“哇!你好 年轻哦!”之类的赞美声咯,哪里爽!) 所以,有得老好过没得老啊,你懂的。